查看原文
其他

源起于1877年的温网,英国体育产业皇冠上的明珠 | 深度科普

2016-06-29 Eco🔜 体育产业生态圈



卓尔不凡,历史悠久,白衣草场,奶油草莓,这些都是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的注脚。

也许在电视机前,温网对于我们只是一个草场四大满贯,然而对于英国而言,在每年伦敦最温暖的两个星期里,温网是百年英国体育的一种传承,是深埋在英伦半岛血脉中的骄傲,更是不列颠体育产业中最璀璨的一刻明珠。



温网的前世今生:十足的英伦调调


“什么使温布尔登卓越不凡,是指定白色球衣的传统,还是首创赛事冠军的称呼”相信各位球迷跟圈哥一样,对劳力士这段广告词耳熟能详。


先来说说温网的历史吧,一直以来,温网都是英伦范儿十足,以前观众甚至都需要着正式服装出席,球员进场时还需向英国皇室包厢行礼,而除了我们现在所看到这些礼仪之外,其实温网一直拥有英国皇室“血统”。


  • 与皇室的不解之缘


什么是大英帝国的象征?当然是皇室!翻开温网的历史,你会发现其自立赛之初,就与英伦皇室有亲密无间的关系。早在一百多年前,乔治王子和玛丽公主就去到了现场观赛。


▼乔治王子就是后来的乔治五世国王,也就是这位的祖父



然而你真的天真地认为这一百多年来英国皇室仅仅就是看比赛吗?作为英国贵族的后花园,爱打球的贵族没事都会去全英俱乐部打两拍,后来一个技艺精湛的哥们(乔治六世国王)还参加了一届男双比赛。


▼图右便是乔治六世,左手持拍,是不是有模有样



就这样,英国皇室与全英俱乐部友好的关系一直保持到今天。每一年的温网,皇室成员多多少少都会出现在皇室包厢,近年,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会时常邀请社会名流一起在包厢观赛。




除了英国皇室,你知道有多少传奇曾经征战在这片场地吗?像玛格丽特考特,苏珊朗格伦和阿什阿瑟这类名宿球迷是不是觉得有点耳熟?对,如今他们的名字都被分别冠名给了澳网,法网和美网的球场。而除此之外,似乎社会各界名宿与温网都有不解之缘。


▼在温网活捉卷福与其父亲(好像啊!)



King of the North也曾经南下来看温网(好帅啊这画风!)



  • 全英俱乐部,为何如此傲娇?


温网的傲娇不只是因为与英国皇室的紧密联系,还有它们独特的会员制度。1877年,第一届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由全英草地网球及门球俱乐部(AELTC, 俗称全英俱乐部)创建,这个由贵族和精英组成的全英俱乐部是一个非盈利组织,创建温网的初衷其实只是想给会员们在夏天提供一个运动、消遣的业余赛事,然而经过这130多年的发展,温网成为了一项大满贯顶级赛事。




我们不得不提到全英俱乐部傲娇的会员制度。目前,AELTC的会员名额为375人,这些会员中分为现役球员会员和荣誉会员两大类。每年AELTC的委员会会评定一些球员在比赛中的表现,以及所做出过的突出贡献,邀请其成为会员。而另一种方式则需要至少四名俱乐部会员为你写入会推荐信,这其中的2人必须认识你超过3年的时间.......就算这样都还无法正式成为其会员,只能被列入候选人名单,直到375名会员中有人退出。


所以目前最靠谱的两种入会方式是:第一,赢下温网冠军;第二,嫁给一个英国王子(不要打圈哥……)而成为会员之后,在每届温网赛事的每个比赛日,你都会拥有2张全英俱乐部包厢的门票。那么这么高(zuo)端(si)的俱乐部,每年的会费得有多高呢?其实只要100镑........




小伙伴们是不是觉得温网逼格太高?但其实Ta真的永远欢迎爱网球的真球迷。


  • 温网的入场券,永远给最纯粹的球迷


在高科技与体育赛事结合如此紧密的今天,温网仍然坚持着现场排队买票的传统——只要你到得早,你就能够买到中心球场前排的球票,这比起有些赛事按座位距离定价,热门球票还时常被黄牛抢空,更多了一份温暖。


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,这样的形式俨然成了球迷们的一大party,那些来自各地、喜爱网球的人们聚在一起,互相诉说着天南地北的故事,静谧而又美好,这样一种排队文化,也成为了整个温网传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


【相关阅读】:终于可以跟小伙伴宿营看网球了!(温网深度观赛秘籍)


▼圈哥当年年少轻狂,在球场门口露营了一天,买到了这个位置


Wimbledon,巨大的商业价值


温网所拥有的不仅仅是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,这个古老的大满贯正在迸发着无穷的商业力量。


  • 赛事盈利情况


那么整个温网赛事的盈利概况是怎样的呢?在2014年最新的财政统计中,温网的收入盈余(已除掉交纳的税款)达到了3204万英镑。在进入新千年之后,整个温网的收益都能够稳定地保持在3000万左右的水平。而从温网1877年创建开始,这139年间这项赛事仅仅在1895年的时候出现了亏损(咳咳,亏了33英镑......


▼从开放年代初期到2012年间温网的收益情况



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早在2008年,全英草地网球和门球俱乐部作为私立的、非营利性会员俱乐部,与协会性质的英国草地网球协会LTA达成了合作:到2053年之前,温网税后盈余的90%都将通过LTA来反哺到整个英国的网球发展之中。


  • 发行债券募集资金


温网筹集资金的方法也可谓是独树一帜。为了扩建1号球场以及加装顶棚设施,AELTC目前正在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来向公众募集资金。目前在发行的有中央球场债券和1号球场债券两种,希望能够筹集到2500万英镑的费用。




  • 球员奖金


对于参赛球员而言,温网的奖金自然也是奇高。在今年,温网2810万英镑的总奖金数位于四大满贯的第二位,仅次于美网的2900万英镑。男女单的冠军奖金在今年都创下了赛事的新高,达到200万英镑,而男双女双的冠军奖金也有35万英镑。




  • 赛事赞助


在赛事的赞助方面,温网相较于大满贯赛事也是特殊的存在。由于场内禁止出现广告板,与温网合作的赞助商数量在4大满贯赛事中是最少的,在2016年仅有11家。相比之下,法网、美网都有多达20家以上的赞助商。然而赞助商数量小并不意味着赞助合同的金额少。目前温网每一届比赛所获得的赞助费用大约为4900万英镑。




这其中的赞助商有银行、手表、汽车、软件等品牌。除了这些官方的赞助合作伙伴以外,温网还会有一些特定饮料、啤酒、零食供应商,它们会根据销售的利润来进行一个固定比例的分红。




  • 转播收益


不同于英超在本国采用付费转播的模式,温网在英国国内的转播都是通过公共电视台的免费信号。目前温网与BBC签订的合同会在2020年结束,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温网就没有办法从电视转播中获得收益。在海外的转播权合作方面,温网在2011年与ESPN签署了一份价值3亿美元、为期12年的长约。




不仅如此,温网在中国、澳大利亚、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进行了版权的合作,这也为整个赛事带来了不小的收益。


▼每年温网将会聚拢全球600家转播方,2450个文字媒体



  • 交媒体的关注度


在社交网络上的影响上,温网也有着巨大的能量。每到赛期,像facebokk,twitter,Instagram这些平台上,温网的话题都会急剧飙升。根据官方统计,每年温网在社交媒体的累计曝光次数将会达到5000万次。在每个比赛日中,与温网相关的内容就会达到20万次,在决赛当天甚至能达到50万。然而,这些数据都还没算上用微博的中国.........


温网赛期每日在twitter上被提及的次数




根据目前的统计在twitter上每届温网都会产生大约600万的相关内容的推送,而在Facebook上也会产生超过200万的温网相关内容。


▼2014年温网决赛费德勒赢下第一盘后twitter的全球热点分布


不止于英国,温网放眼海外市场


在体育赛事追求全球化的环境下,传统的温网也紧随潮流,开始扩张其在外海的市场。而这其中最有潜力的海外市场仍是美国。由于目前缺乏顶尖的男子网球选手,只能依靠小威独当一面,在ESPN买下温网版权之后其收视率并不理想,因此,温网也在通过各种方式来刺激美国市场。


全英俱乐部的市场总监詹姆斯-莱利(James-Ralley)就指出温网在美国有着很好的球迷基础,每年温布尔登都会迎来数以万计的来自美国的网球迷。在赛事推广方面,温网也在想尽办法拉拢美国观众。

 

▼温网在美国体育赛事的收视率居然超过了本土举办的美网



早年温网所打出的“Breakfast at Wimbledon”(边吃早餐边看温网)的口号曾在美国引起轰动。然而随着主流文化的改变,温网在美国的推广策略也适时地进行了改变。在今年,温网就积极与ESPN配合推出一些列的口号,以“In pursuit of Greatness”为主题,希望美国的观众除了能够看到球员在温网的出色表现外,还能够了解到许许多多关于温网赛事背后那些有趣的人和事。




这一主题的广告并不宣传参赛球员,而更多描述的是温网的工作人员和球童。其宣传中心和关注点放在展现赛事筹备的精细程度上。就在上周,这些主题广告就已经在Pandora广播, Facebook 和Mode Lifestyle 杂志这样的媒介传播——深度开发美国市场,是温网在未来的重要战略之一。


除了美国之外,温网在海外的另一个大市场就是中国。在这个人口众多,网球产业日益火爆的国家,温网自然希望能够笼络更多的中国球迷。从赛事的影响力到未来潜在的观赛消费,中国市场对于温网的诱惑也实在太大。不过由于目前国内的网球观赛基础较为薄弱,竞技水平整体偏低,温网在中国的市场推广战略与其在美国的方式有所不同。


巩固球迷基础,增加温网在中国观众中的曝光率和美誉度是目前的主要目标。也因为如此,每年赛期温网都会有专业的中文团队来为其运营国内的微博、微信,在时效性、专业性和信息的丰富程度方面向twitter和Facebook看齐,通过社交媒体这个目前最有效的传播渠道来对温网的品牌进行Branding。




另一方面,温网也在中国打出了青少年的牌。今年五月份,温网首次亮相中国,推广青少年网球教育,邀请娜姐在南京网球学校开展为期十天的“通向温网之路”活动。众所周知,娜姐退役之后,中国女子网坛黯然失色。一时间中国球迷提出了谁将会是下一个李娜的疑问。温网此次中国行,打着提高中国青少年网球水平的名号,赚足了社会各界眼球,不打商业口号却深入人心,可谓棋高一着。




在未来,也许温网与中国还会有更深的合作。而温网自身也明白目前在中国需要更多的投入来培养市场和球迷,而不是简单地赚一沓钞票。


如何读懂温网?看看这些数字吧!


说了这么多,是不是还有很多小伙伴对于温网的概念及其抽象呢?那就让圈哥用一些数字给大家在描绘描绘温网的模样吧。


进行一届温网赛事,需要大约6000名的工作人员




整个温网赛场有41片场地,由20名专业的球场管理员全年进行维护和管理



2015年温网的观众人数达到了48.4万人次



共有757名球员参加温网,共进行662场比赛



要消耗掉54250个比赛用球



来到赛场的观众要吃掉16000份炸鱼薯条



观众要喝掉11万品脱的啤酒



还有十四万份奶油草莓




如果说英国的足球是通过工薪阶层以及大众文化所孕育而出的话,那么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及其身后的英国网球产业,就应该是英国上层社会和精英文化所汇聚成的一颗明珠。


英国人一贯的保守、骄傲与严谨,在温布尔登的赛场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。然而就是这样延续了上百年传统的古老赛事,却在体育商业化的浪潮下展现出勃勃生机,“经典永不过时”,用来形容温网则再贴切不过。 



主笔:点哥 潘昊

责编: Camel

图片来自网络


✎ 关于网球,你不该错过这些



体育产业生态圈

产业 | 营销 | 招聘

后台回复“加入生态圈”,入驻生态圈社群

投稿/招聘/建议:

sports_express48@163.com

点击【阅读原文】,加入行业社群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